-
2019-01-19
環保整治和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紡織行業掀起了關停潮,大批噴水織機推出了市場。從淘汰工作的波及范圍來看,主要集中在嘉興和吳江兩個地區。?據統計,2017年秀洲和吳江兩地淘汰的噴水織機總數超過73000臺。2018年和2019年,每年淘汰的織機還將超過3萬臺(其中還不包括秀洲區)!?原本應該是產業轉型、資源整合的格局,但是,不少原本在江浙地區面臨淘汰出清的廠家將產能轉移至蘇北、安徽、江西、湖北等地,且成倍擴張。此外,有的廠家在考察后,覺得生產成本比江浙地區低,又不受環保限制,所以在這些地方新建工廠,并且上馬大批新機器。?據相關機構調查,2011年,當地的噴水織機的數量在1000臺左右,從今年開始,噴水織機的數量一下子增加到10000臺以上,數量驚人。目前,中部地區仍有部分企業還未投產,但也有很多企業早已進入正常的投產模式。?從時間點來說,大部分先前走出去的租賃廠房上機器的廠家將于年中開始正式投入生產,而買地建廠的廠家則集中于年末投入生產,某場負責人表示:近期市場上已經有不少外地貨源進來,再加上市場開始走淡,感覺貨源不像之前那么緊張了。?盡管此前安徽也有織造廠家收到了環保整頓通知,但是對整體產能影響有限。有人預測,到了年末,至少淘汰掉的80%產能重新進入市場,到時會有更多的坯布進入江浙地區,造成的沖擊可想而知。低端貨源回流,市場供需再次失衡,價格戰或將開啟。?無論是轉移過去還是新建的工廠,都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缺乏經驗豐富的熟練工以及管理者,所以剛剛起步時,只能先從簡單的滌塔夫、春亞紡等一類低端面料開始生產。據了解,中部地區絕大多數企業都是生產滌塔夫、春亞紡坯布的,且這些品種的坯布產量相對很高,產能進一步擴大??上攵?,下半年滌塔夫、春亞紡市場恐怕很難再出現“一布難求”的情況了。
-
2019-01-19
今日,“紡織之光”2014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教育獎勵大會在京舉行?!翱萍?、創新、人才”似乎成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孫瑞哲在會議上提到的三個關鍵詞,同時,孫瑞哲表示,紡織企業應進入依靠科技創新的新階段?! 私?,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呈現穩中趨好態勢,產品創新力不斷加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孫瑞哲指出,目前紡織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大批科技成果進行產業化,產品差異化、產業信息化、企業管理現代化等取得顯著成效,同時,產學研結合,上下游以先進技術為紐帶的產業創新聯盟逐步興起,行業科技進步明顯,核心競爭力得到明顯提升?! ? 但從整體上看,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仍然相對薄弱,創新驅動的內生動力和人才資源的支撐作用仍然不足。尤其是在當前我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紡織工業面臨著轉型發展、提質增效的緊迫形勢,一系列嚴峻的外部風險和日益凸顯的內在矛盾,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從根本上加以解決,任務十分艱巨。新的形勢和任務,為我們做好紡織科技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對此,孫瑞哲透露,未來的工作重點主要表現在:1.優化科技教育人才獎勵評選工作機制,建設科技成果池和拔尖人才庫;2.加強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3.深化科技、教育、人才工作改革,激發各方面活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實現紡織強國建設?! ⊥瑫r,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本年度的獲獎項目呈現五個特點:一,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合作成為科技創新與成果應用的重要渠道,有效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二,新型紡織材料產業化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據悉,今年的獲獎項目中有近20項成果為纖維新材料開發方面的成果,表明新型紡織材料科技優勢繼續保持。第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產品換代成效明顯。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了產品更新換代,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第四,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發展成果豐碩。今年的獲獎項目中,有20多個項目涉及節能減排技術,占比近19%。第五,技術標準、軟科學成果具有新亮點。今年的獲獎成果中,還有8項軟科學項目和15項標準研究項目,彰顯了近年來紡織領域軟科學研究、功能性檢測與評價、纖維定量分析和有害物質檢測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和優勢?! ? 據悉,此屆“紡織之光”科技教育獎勵大會重點頒發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教育教學成果獎及“紡織之光”教師獎、學生獎以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針織內衣創新獎。
-
2019-01-19
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近期發布了1~8月我國毛紡行業的運行情況報告。報告顯示,1~8月主要毛紡產品生產繼續保持增長,規上毛紡企業毛紗線產量27.22萬噸,同比增長4.0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05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增速提高6.03個百分點。今年毛紡行業平穩發展,毛紡產品生產穩定增長,主要市場的出口復蘇形勢良好,各項經濟指標穩中有升。? 從進出口方面看,1~8月毛紡原料及制品進出口總額達112.5
頁面版權所有?紹興精創機械有限公司 中企動力提供技術支持 浙ICP備14032908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